广西旅游发展大会于2013年7月3日在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开幕。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出台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相关政策,加快我区建设旅游强区的步伐。
向旅游强区大步迈进
我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区位优越,生态优良,环境宜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我区多年来坚持的发展思路和重大决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旅游工作,听取旅游产业发展专题汇报;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和部署有关重大活动;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把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提升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近年来,我区各级旅游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旅游局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和自治区稳增长的各顶政策措施,克服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旅游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不利因素,实施了一系列实现广西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旅游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我区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活力的产业之一。
近5年来,我区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43%,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1.47%;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1.25%,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7.25%;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07%,增幅均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2012年,全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约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接待国内游客人数2.08亿人次,同比增长20.4%;国内旅游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30.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59.72亿元,同比增长29.9%,相当于当年GDP的12.76%。
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区已评定**A级旅游景区共计191家,其中5A级3家、4A级91家、3A级76家、2A级21家。全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量在全国排第8位。全区每个地级市都有4A级景区。全区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223个,排西部第二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15家;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50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近100万人,旅游助农增收就业成效显著。从2011年开始,我区开始旅游型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已创建和正在创建3个特色旅游名镇和16个特色旅游名村。2013年起,我区启动特色旅游名县建设。我区共有464家星级饭店,星级饭店从业人员约5万人。全区旅行社总数为557家,导游人员共24347人。全区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65所,旅游院校在校生4.69万人。旅游院校专业教师1852人。旅游从业人员370多万人,其中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0多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展望未来,我区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到2015年,实现全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3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450万人次。新增4A级以上景区30个、四星级以上酒店50家,扶持1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社会累计旅游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本建成,广西建成旅游强区,成为全国**、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助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在我区“五位一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旅游业充分融入新型城乡一体化的主战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了广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2012年我区旅游总收入从2008年的533.7亿元增长到1659.72亿元,增幅为210.98%;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19.90%,上升至2012年的36.68%。
我区旅游业在服务**外交大局,促进与东盟及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全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其中,东盟和港澳台地区游客就超过200万人次。同时,旅游的发展对促进广西的民族团结、边疆的稳固,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成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有力推动社会建设。我区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一种途径来抓,目前全区乡村旅游点已达1000多个,农家乐超万家。2012年,我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近100万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使其成为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10年来,通过旅游扶贫,全区直接和间接促进约百万贫困人口有效增收,实现了脱贫或减贫的目标。旅游还成为我区就业的重要渠道,2012年,我区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接近400万人。
旅游业促进了我区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以桂林、柳州、北海、梧州、贺州为等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文化旅游城市;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三江《坐妹》、南宁《锦宴》等为代表的一批场面宏大、制作精美、演绎精湛、格调高雅的旅游文化演艺作品;以法国地中海俱乐部桂林度假村、北海老街、柳州工业博物馆、梧州骑楼城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特别是《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河,造就了一个***的旅游文化品牌,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实现了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共赢的局面。
我区还借助于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充分利用众多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湖泊、水库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旅游成为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