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随后,2013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城镇化会议从五个方面**了新型城镇化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其中再次提及,“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无论是市场还是机构,对于中国版“住房银行”都有着极大期望。知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开行、住建部均有意牵头建立**住房保障银行,双方均积极向高层提交方案,“而且都修改了好几个版本”。国开行方面更是将此视为其业务和结构转型的重大契机。此次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或为中国版“住房银行”的一次“试水”,而由国开行牵头成立中国版“住房银行”的可能性较大。
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从资金还是经验方面来看,国开行牵头成立中国版“住房银行”更具优势。据悉,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发放贷款6235亿元,贷款余额4363亿元,同业占比近60%。国开行相关负责人还透露,下一步将加快贷款投放,进一步加大对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中西部地区等地的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年时间内,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将持续推进,目前已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包括未来的进城人口,都有巨大的住房需求。住房保障应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成立这类政策性银行很有必要。”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也认为,过去十年,我国房价快速上涨,导致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亟需探索建立解决这类人群住房需求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在这一方面的确有较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