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行过半程。回望上半年,发生了许多让人关注的热点新闻。一个个新闻事件,勾勒出广西一步步前行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个让人难忘的社会缩影。**,本网小编为各位网友盘点广西上半年十大新闻热点。
广西今年减贫120万人
截至2015年底,广西尚有452万贫困人口、5000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
2016年,广西精准制定脱贫计划,实施“八个一批”和“十大行动”。运用建档立卡工作成果,对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既定脱贫标准,缺什么补什么,使精准扶贫落到实处。2016年广西明确提出今年减贫120万人,1000个贫困村、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脱贫目标落实“到户到人”,努力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局之战。
上半年广西GDP增长7.2%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7311.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作用下,广西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分产业看,**产业增加值769.92亿元,增长3.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06.90亿元,增长7.6%,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090.04亿元,增长7.4%,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934.82亿元,增长7.8%,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53.4%、42.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4.8%。
风生水起北部湾 十年春潮逐浪高
2006年3月,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的北部湾经济区成立,随后延及两翼的玉林、崇左。北部湾经济区整合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三港合一,并提出以南宁到新加坡经济走廊为轴,以大湄公河区域合作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为两翼的合作新格局。
2016年是北部湾发展的第10年。经过10年跨越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4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4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867亿元,财政收入从171亿元增加到948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7亿美元增加到241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1倍,财政收入增长4.5倍,进出口总额增长8倍。
广西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
5月1日,广西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
这一税制改革的全面推开,从制度上缓解货物和服务税制不统一和重复征税的问题,贯通了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为促进广西经济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广西全面营改增涉及约26万户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更是实现了税基与征收率“双降”,受益更大。
百日整治战 呈现“南宁蓝”
广西南宁今年5月、6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达到****,在****批实行环境空气新标准的74个重点城市中分别排名第八、第九位。南宁天空澄澈,出现了刷爆朋友圈的“南宁蓝”。
近年来,广西首府建设快速发展,因建设施工、道路保洁、消纳场管理等,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几条地铁线路同时施工,引发的扬尘问题日益凸显。南宁市委市政府今年3月起开展为期3个“100天”的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从建筑工地到重点路段,从企业堆场到消纳场,在这些扬尘污染治理的重要“战场”上,全市各级各部门综合施策,集中开展了针对性的整治行动,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出现让市民引以为傲的“南宁蓝”。
广西成我国**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6月28日,广西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东段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地铁时代,广西也成为我国**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2.1km,设25座车站。6月28日即将开通试运营的是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东段(南湖站至火车东站),线路长11.2km,设10座车站。
南宁市轨道交通**线网整体形态由“四横四纵”、“四主四辅”8条线构成。当前,南宁市地铁1至3号线已经全部在建,今年6月底4号线也将全线开工。其中,1号线全线将于今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2号线一期计划2017年建成开通,3号线一期计划2019年开通试运营,4号线一期计划2020年开通试运营。
外交部向全球推荐广西
“**是‘广西日’,蓝厅搭台,广西唱戏。”外交部长王毅说。今年5月27日,中国外交部在北京举行以“开放的中国:广西与世界同行”为主题的推介活动,向全球推荐广西。
活动吸引110多个**和国际组织的驻华使节、商务代表、记者踊跃参加。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是广西的三大定位。广西凭借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同东南亚**建立了密切的互利合作关系,并把触角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已成为中国西南边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夏季暴雨袭来 大灾面前有大爱
今年5月至7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广西多地拉响抗洪警报。广西河池、百色、防城港,柳州、桂林等10个地市55个县区出现洪涝灾害,造成57万多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3.98千公顷。应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认清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周密部署,采取有力措施,从严从实做好强降雨防御和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给予受灾群众**关爱。
春暖壮乡歌如海,多彩民俗“三月三”
4月9日至11日是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节假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区内的壮、汉、苗、瑶、侗等各族民众都会欢聚一堂,举办唱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舞春牛、师公戏等民族特色文体活动,参与人数逾千万。
目前,这一传统民俗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14年开始,广西政府将“壮族三月三”设为公众假日,辖区全体公民放假2天,全区各地举办民族传统文体活动庆祝“三月三”。今年,广西各地组织开展较大的活动点达到360多个,并**举办了中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共贺“壮族三月三”文艺演出、广西“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
千里归家路 “暖流”伴“铁骑”
每年的春运,两广地区(广东、广西)都少不了摩骑大军的身影。今年1月24日,春运***遇上*冷寒潮,数百名名骑摩托车返乡的广西籍务工人员,依然冒着严寒回家。这一年的春运,摩骑大军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交通运输部门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1月31日至2月5日,铁路部门连续6天开行摩托返乡高铁专列,务工人员乘坐火车回家,摩托车则通过公路物流提前托运。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区)218座加油站变身“情暖驿站”。5000多名志愿者为所有返乡车主提供免费服务,包括为“返乡摩骑”免费加油,为返乡人员提供服务专区,赠送雨衣、背心、食品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