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种植了12亩金花茶,2015年就赚到了人生中‘**桶金’,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去年还在合浦县城给4个孩子买了房和车。”对于常乐镇白云排村的村民傅强来说,这样的好日子在以前单纯依靠耕种两亩地来勉强维持一家人温饱的那个年代,连想都不敢想。
像傅强这样通过加入当地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来改变贫困生活的农民在我市还有很多。廉州镇廉北村委会砖窑村的老贫困户容经礼就是其中一员。自2005年成为东园家酒水牛场的一名工人后,他每年依靠3万元的收入供3个孩子读完大学。
记者从市乡村办获悉,近年来,我市把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一起抓,坚持把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产业扶贫富民新亮点。
坚持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同步。合浦县石湾镇、常乐镇、石康镇等12个乡镇被定为全市豇豆、秋冬蔬菜产业大基地,春种豇豆年总产量超35万吨,年产值逾14亿元;银海区福成镇竹林村创建的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海水养殖名特优品种对虾、青蟹、鲍鱼、东风螺等种苗繁育,成为广西海水养殖种苗基地;广西***的光伏发电兼农业大棚产业基地坐落于铁山港区营盘镇石村,采取“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使周边近千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此外,还培育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大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基地,如海城区高德办事处的海洋养殖和蔬菜产业发展项目、铁山港区南康镇的西瓜和甘蔗产业发展项目、涠管委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项目等。
坚持把绿色生态养殖、种植和旅游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中重要抓手。铁山港千亩芦笋、百亩水稻鱼和万只山羊放养项目就是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典范。合浦县石湾镇红锦养猪基地、银海区平阳镇东星村肉牛养殖基地、海城区高德办赤西村生态养猪基地等一批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富民基地正在形成,将有效带动全市2.9万农户实现农村养殖“零排放”“零污染”。
在挖掘特色做活乡村旅游方面,建设了一批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和景区,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示范区,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对本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合浦县利添水果产业示范区、七里香休闲农业示范区、石康镇小村故事农家乐示范区、铁山港青山头渔家乐示范区、涠洲镇老张公仙人掌生态农业示范区、涠洲镇城仔香蕉产业示范区和铁山港区南康镇砂糖桔产业示范区等。
此外,积极搭建“互联网+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创新农副产品流通方式。铁山港区创建的北海创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不畅问题。合浦县海鸭蛋是产业扶贫的成功典范,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行的“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带动全县近10万沿海农渔民增收致富。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